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园地 >> 随笔散文 >> 内容
让生活多一分情趣与优雅
发布日期:2014-05-28 浏览次数:  字号:〖
 

   

 

 

 

 

 

 
 
 

当今社会,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几乎覆盖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业余生活,加上激烈的竞争,我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和雅兴来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了。我想,借今天的机会,与大家一起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审美现象――文人情趣,希望通过交流,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分了解与感悟,也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多一分情趣与优雅。
什么是文人情趣?文人情趣是指历代文人雅士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释放性情之真、品味生活之趣而得到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文人情趣的智慧》,就是从琴棋书画、游历山水、品茶饮酒、读书吟咏诸多方面描摹了古代文人优雅从容的精神生活。
首先,文人情趣的形成。大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飘摇、战乱纷繁,文人们断了报国酬志之路,精神苦闷而导致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于是,酒之趣被发现了,文人在醉中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书之趣被发现了,文人在书法中获得了超脱飘逸的轻松;琴之趣被重新认识,文人在古朴的琴声中追思太古遗韵;棋之趣被充分演绎,文人在变化无穷的棋局中领悟人生哲理;山林之趣更是使文人从大自然的永恒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总之,文人情趣起初是文人们在失落中寻求寄托的产物。之后逐渐演化升格为心灵的净化、人格的修炼,主张胸襟旷达、超然物外,返朴归真。
其次,文人情趣的分类。按文人的艺术实践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融入大自然,就是以自然之来美陶冶性情、虚静心灵,文人或游历山水或隐居山林,其典型代表就是陶渊明,有他的诗句为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另一类是读书明理、寄情于高雅艺术,如琴棋书画、诗词吟咏,使生活充满艺术情趣而求得心灵上的超脱。
再次,文人情趣的特点:经过历代文人的实践演化发展,逐渐形成了4大鲜明特点。
一生活化。是对生活的体验。文人情趣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艺术融入生活的真实体验。经过文人的艺术点化,喝茶饮酒、赏月下棋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也就变得趣味横生、意味无穷了。另外,还有很多失意文人选择云游四方甚至是终身归隐林泉。以“梅妻鹤子”而闻名的北宋隐士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归隐山林、远离尘嚣20年不悔。
二艺术化,是审美追求对情趣的影响。古代文人不论是为官还是为民,都追求道德品性的完美,因此很多自然界的植物和现象也都被赋予了人格的秉性。比如松是坚毅刚强品格的化身,茶是清雅淡泊态度的体现,荷是出污泥不染品质的象征。诗句“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这里琴弦的直与棋盘的方,映射了文人做人处事的原则。郑板桥爱画竹石兰,也是取竹的坚韧、石的拙朴,兰的清幽。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也都被赋予了人格化寓意,等等举不胜举。
三游戏化。文人们通过围棋,把人间纷争看作游戏,坦然笑对生命重负。围棋可演绎战争也可体验人生。棋盘就是一个微型战场,真实的战争生灵涂炭、灰飞烟灭,而棋盘上却可以杀得你死我活、昏天黑地,围棋既领略了战争的腥风血雨,又轻松得到最后只是一场游戏而已。同时围棋又是浓缩的人生,人生不能游戏,而游戏却能演绎人生、体验人生,棋盘上的成败荣辱、得失兴衰看多了、看惯了,现实中也就能看淡了、看轻了。
四痴迷化。当文人的情趣爱好上升为一种内在需要,就必然入迷入痴。这种痴迷是一种超寻常的执着、超功利的专注,一生只为艺术而痴迷,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人生。古住今来,这样的文人不在少数,如书法家张旭之颠、怀素之狂,画家黄公望之痴、倪瓒之迂都是大家熟知的。这里讲一下魏晋“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当时朝政昏暗,嵇康宁可在抚琴中获得精神自由,也不愿与权贵同流,最后被罗织罪名,临刑前只求弹琴一曲,他的〈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他生前最后的遗憾,就是没有来得及把这首曲子传给后人,足见其对琴的痴迷胜过了生命。
最后,文人情趣的具体表现?讲一下:琴、棋、书、茶、酒。
琴,指古琴,也泛指音乐。文人抚琴讲究:松下泉边或独坐净室,焚香沐浴,心静意远,琴与自然与心灵融为一体,因此琴作为清和雅的象征,一直为文人所钟爱。我们熟知的有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的故事,琴声可以穿越心灵,找到知己;浔阳江头夜听琵琶青衫湿的白居易,琴声让他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还有,隐居乡野,自称不懂音律,却备有一张无弦之琴的陶渊明,每当兴致所至就会抚弄一番,怡然自得题诗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是说兴致趣味已浓,音已经在弦外,无弦又何妨?
棋,指围棋,古代文人雅士把天地、时令、阴阳、动静等等因素赋予其中,可以说棋是宇宙的缩影、社会的聚焦、人生的演绎。晋宰相谢安一次在军帐之中下棋正酣,收到敌兵百万进犯消息,不惊不乍、从容布阵后继续棋盘拼杀,退兵捷报传来,仍不动声色,足见围棋与战事交融运化,胜败不惊,举重若轻。我们还可以想像这样的画面:文人对坐在清泉松林间,品着清茶,沐着清风,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吆五喝六,清脆的棋子落盘声犹如跳动的音符伴着泉流声,在这种氛围中凭胆识、凭气度、凭智慧来进行较量切磋,是一件多么优雅风致的事情。
书,即书法,文人把对自然万物的审美经验和内心情感融入书法,体现了较强的个体差异,加上书法形式极其抽象,给观赏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古往今来名家辈出,大家最熟知的书圣王羲之,其《兰亭序》能被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除了得益于他平和自然、潇洒超逸的艺术风格外,重要原因是他内心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这种适情任性的生活态度,在他“袒腹东床”的故事中也是极好的印证。草书的极致人物怀素是个不拘佛礼的和尚,喝酒吃肉放纵不羁,其书法多为饮酒后所作,常常是“醉来得意两三行”,甚至是“ 忽然绝叫三五声”转眼已经是“纵横千万字”了。他的作品恣意挥洒,狂放率真,成为一代草书圣手而尽领风骚。又如郑板桥辞官为民后,苦闷、愤慨之情在作品中体现为不守规矩、怪异不羁,他的六分半书自成一格,章法上顾盼呼应犹如乱石铺路,作品天然浑成、真气弥漫,在书坛上独树一帜。纵观书法大家,其共同点就是:舒展的性情流露,使作品充满了个性魅力。
茶,在文人心中,绝非只是一种饮品,其人文底蕴远远超出了饮食文化的范畴。空灵淡泊、幽雅脱俗、清新自然都可从清茶中细细品味。关于茶,有很多值得品味的方面,如选茶、选水、选茶具,烹茶、品茶程式等等不细说了。这里只选择两个关系来说明茶,一是茶与禅的关系,品茶如参禅,必须定心凝神,摒弃世俗的纷杂困扰,才能进入静心明志的纯真境界。二是茶与酒的对比。所谓茶酒不分家。茶道与酒道都是文人雅士将生活艺术化的产物,浊酒清茶虽说都有洗涤尘世困惑求得精神解脱的功效。但比较而言,酒讲究浓,须借助生理刺激在糊涂中求得忘却,以麻醉达到超脱;而茶则讲究淡,借助心理想象在清醒中达到飘然欲仙的境界,因此茶更体现了一种素朴、恬淡、清廉的精神品质和人格追求。最后讲讲
酒,是一种神奇的饮料,其旺盛的生命力自古而今魅力不减。文人雅士将情趣附着于酒,提高了酒的品味,从此醉酒者不再被称为酒鬼酒徒,而有了酒神酒仙的雅号,就连酒后失态 再怎么看也多了几分临风若仙的飘逸了。
自古文人雅士也几乎没有不好酒的,有些酒量不行的,也乐意尝试,享受其中趣味。这可能缘于文人长期生活于压制的环境,把真性情掩盖起来,而只有酒能使人稍稍轻松片刻,唤起真情与豪情。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饮酒的境界与趣味。陶渊明深谙酒中趣味,他现存诗作中近40%是沾有酒味酒香的,以饮酒为题的诗就有20首,其诗句“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就是他生活的很好的写照。记得我以前读过的一句诗句是写李白的,叫做“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集酒仙诗仙于一身的李白,我们每次读他的诗句,那种豪放无拘、浪漫洒脱,就会跃然纸上。这里随意摘录几句一起分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见酒与诗在李白身上得到了绝妙的统一;同样,还有一代文豪苏东坡,他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雅致美妙的诗句,都是在半醉半醒之间写就的。可见,艺术的生命来源于精神的自由解放、性情的无拘无束,而酒恰恰是文人摆脱理智的严密约束、迸发出真性情的最好介质。   
文人情趣,还表现在很多艺术活动中,它是古代文人注重精神生活的生动体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今天,当我们似乎无暇关注内审我们自身、无暇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翻土浇水的时候,不妨来读一读《文人情趣的智慧》这本书,从中你一定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