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园地 >> 思想火花 >> 内容
如何理解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发布日期:2019-10-21 浏览次数:  字号:〖
 

    “初心”,原意是指人最初的本心,引申为初始的心愿和目标,体现的是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使命”,就是指应负的责任,体现的是历史担当和奋斗目标。

初心作为初衷和本心,是和使命紧密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初心凝成使命、使命承载初心。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总书记强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精神风貌等的高度概括,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

对于初心和使命问题,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理论源泉和政治灵魂。马克思基本原理集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对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贡献)。其中,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规律的认识,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尤其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揭示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真正英雄的原理。

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提出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提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在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还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人类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成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我们党98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支撑他们的就是“为人类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理想。前不久,我们组织机关干部到“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专题党性教育活动。为了民族、为了理想、为了救中国,抱定“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谋将来永远幸福”的张太雷、“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的恽代英,面对当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们立下了的铮铮誓言,一生追求真理,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即便在生死关头也毫不动摇,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大无畏气概,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我们深受教育和激励。同样在井冈山,我们也看到4万多名革命烈士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不畏强敌、不畏艰难,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对党忠诚的慷慨壮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就是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

第二,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并取得胜利的内在逻辑

98年来,我们党为践行初心、完成使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中国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因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太平天国运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救国兴国的道路先后都失败了,历史的教训深刻表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没有依靠人民的复兴之路注定会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在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之后,把它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于19217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我们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近代来中国人追求的第一个梦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建设和改革时期: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新中国虽然成立,仍处于一穷二白状态,同时还遭受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以及颠覆我国政权的危险等。我们党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探索自身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自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民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得到丰富、完善。

    第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170多年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史、9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是我们党初心和使命的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有初心和使命的基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特质,早已沉淀为对国泰民安、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诗经》有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许多人在善始之后淡忘了初心,因此没有善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每舔一次苦胆,都扪心自问,是否忘记了在吴国做俘虏、被吴王所奴役的耻辱?并以此自励,最终灭吴雪耻。这种卧薪尝胆、不忘初心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在为人们遇到困难、处于低谷时壮气提神。历史上,中华民族饱受入侵、战乱、分裂等灾难,国家没有灭,民族没有散,文化传承从来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以及建国后形成的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2015年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简洁平实的语言阐明了深刻的道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充分说明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汪洋主席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人民政协70年光辉历史所选择的,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所决定的,也是人民政协一以贯之所实践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时期,是人民政协制度创立并不断探索的时期。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19499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时期,是人民政协制度巩固和完善的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推动人民政协性质作用载入宪法,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时期,人民政协将迎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展现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