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徐定南:织牢公共卫生服务网底 为群众健康守门
发布日期:2020-12-10




   徐定南,江苏省常州市红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在花甲之年,本可安享退休生活的他,扛起服务中心变革大旗,带领同事们逆风翻盘,用行动诠释了“一生医者,一世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的最美姿态。

       老骥伏枥,“特色立院”趟出“涅槃”之路

       2009年,新医改元年。红梅中心院舍破旧、设施落后、人心涣散、病房空空……近百名职工只剩下46名,临床医生仅存6人,运营陷入难境。

       徐定南认为红梅中心地处城中心,必须要错位式发展、差别化竞争,把特色做强做大,让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确定了这一思路,他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从自己最熟悉的口腔领域着手,做强专科门诊。为此,他四处求援,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添置了万元以上设备71台,翻新了医疗用房2500平米,新建了四层的口腔大楼。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徐定南不仅让红梅中心变了样,也让“红梅花儿”再次在百姓心中绽放起来。短短几年,中心不仅还清了历史债务和发展中的借欠款,更重要的是,口腔专科成为了常州口腔的一张名片,加拿大、以色列、土耳其、韩国等众多国外口腔专家慕名而来进行学术交流。

       除了口腔特色外,徐定南敏锐地意识到中医市场前景,先后组建了“三大名医工作室”:社区名医工作室、常州名医工作室和上海名医工作室,打造了“红梅中医馆”。

       通过几年的拼搏,徐定南将口腔专科和中医馆打造成为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两大特色,门诊就医的患者每年以二位数增长,专科门诊和业务超过全中心总收入的60%,其中,中医药收入占全中心总收入的25%

       壮心不已,“人才为本”引领“创新”发展

       徐定南认为,“人才、管理、服务”是办好医院的三大要素。他大胆改革和健全了人事管理制度,编制内外,同工同酬,绩效考核,大力引进专家,补齐人才短板。与2009年的46名职工相比,现有卫技人员178名,其中中高级职称37人,研究生学历11名,职工收入较2009年增长了4.5倍。

       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分级诊疗的实施,徐定南认为:要小康,先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其根本任务在于全力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他带领红梅人转变行医观念,变坐堂待诊为上门服务。目前,中心组建了6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了25个家庭工作室,成立了18个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培养了78名草根健康指导员。为了更好服务好居民,中心在2015年底与“阿里健康”和上海常笑集团合作,让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可直接在线交流。

       中心也积极延伸服务内涵建设,与市级大医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与常州一院合作,重点开展四大慢病精准管理,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到中心坐诊,对家庭医生结对帮扶指导。同时,中心还在社区旁建立“爱心护理院”,将原来的病房变成医养结合的场所。

       志存高远,“全面规划”助力“红梅”之梦

      闯过了最困难的寒冬,红梅中心迈上了快速发展通道。近年来,在徐定南的带领下的“红梅模式”获得了多方的肯定和认可。红梅中心成为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健康促进医院、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孵化基地……每一份荣光,都让红梅花儿开得更加绚烂。

       徐定南表示,红梅中心““十四五”规划”要紧抓新大楼启用契机,大力发展品牌专科,全面更新硬件设备,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社区医院。将实施“三五六一五”工程,即在中心培养5个基层首席医生,建设6个专病专科、3个基层特色专科、15个明星家医工作室。在专科建设上,继续做大做强。

       顺应时代变革,助力医院发展。徐定南始终扎根基本,乐于奉献,不断实践创新;时刻秉承健康为民情怀,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者,让红梅家庭医生团队努力成为新时代群众健康守门人。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15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