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市文广旅局融合文旅资源深化文明实践
发布日期:2021-06-08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市文广旅局积极探索打造“12345”工作模式,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求质、求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1”即围绕“关注文化民生,激发文化活力,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一个主题;2”即“整合阵地资源、精准服务群众”等二方面到位。“3”即用好“阵地融合、队伍融合、活动融合”三个抓手;4”即建设“文艺宣讲小分队”“党史宣讲团”“非遗进社区”“跟着文物学党史”四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5”即打造“文化书画志愿服务队、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全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队”五支队伍。主要是做到三个下功夫。

一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下功夫。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在全市建设30个秋白书苑。开展好文化活动,组织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公益培训100期次,举办社教活动和公益讲座100场次,推出6部代表常州地方最高水准、最高荣誉的原创和新创剧目、红色精品,免费向市民赠票观看,全年送戏下乡1000场、送书50000册。开展线下公益培训课程,全年开设春季班、暑期班、秋季班3期课程,共开设近200个班级,服务2000余人次。组织优秀特色团队举办“群英唱百年”、长篇评话等公益演出活动,供市民欣赏,开设“云上剧苑”,为市民提供大型滑稽剧、大型原创锡剧等节目;开设线上微课堂等栏目,让市民在家就能上艺术课程,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要打造好龙城文化品牌,创作出一批能体现常州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文化精品,展现常州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现代文化,让市民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家乡自豪感。

二在特色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市文广旅局时刻牢记使命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立破并举、担当作为,拿出一批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一方面要发挥特色优势。充分结合本系统的实际,用好自身的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开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进文明实践所活动,组织常州非遗传承人前往各文明实践所,集中开展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展览、展销活动,使老百姓体验到本土非遗文化的魅力。在全市各文明实践中心开设非遗课堂,通过“无门槛、全免费”的方式,让非遗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为广大市民搭建走进非遗、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开设公益艺术辅导,不定期组织党员业务干部赴各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公益辅导,提高基层艺术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工作创新。要在制度设计、阵地建设、活动方式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不搞千篇一律,不搞照搬照抄,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在各实践中心开展考古成果汇报展,让老百姓了解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基本知识,培养大家对历史学、考古学的兴趣,并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在前期革命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基础上,围绕“跟着文物学党史”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业务骨干组建党史宣讲团,赴各文明实践中心,开设《跟着文物学党史》系列讲座,以“讲”促“学”,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三在抓好理论宣讲大众化上下功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市文广旅局创新宣传形式,成立“文艺宣讲小分队”把党的创新理论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快板等。组织以党史专家、红色场馆讲解员等成立“百年党史”宣讲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秋白书苑”平台,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讲,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设计成一个个经典教案。市图书馆开通理论宣讲大篷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理论做成最对群众胃口的“农家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风气清起来,实实在在给群众解决问题,是文广旅局的工作目标,展望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将更好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15楼

电话:0519-8568077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