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园地 >> 随笔散文 >> 内容
听“鸣声”而敏于行
发布日期:2014-05-23 浏览次数:  字号:〖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群众路线最为集中的体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学校里的人,首先是指所有学生,同时也包括所有的教师,等等。只有全体师生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获得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而求得团队与个体目标的客观统一。如何满足全体师生的合理需求呢?我们应习惯于变传统的行政命令为自下而上的工作流程,倾听每位师生的“鸣声”,及时地从广大师生中来,迅捷地到广大师生中去。

儿童的“鸣声”是我们敏于行的首要根源。

每个学校都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于是我们总能看到学校橱窗里的学生作品相当精美,教室里的板报、环境布置也具有相当水平。这当然具有以美育人的价值。以美育人没有错,而“曲高”难免“和寡”。对此,我们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例如:有学生提出:橱窗与板报的布置为什么总是只有少数“精英学生”才能参与?确实,当校园环境的布置只与少数人互动时,其余的学生只能做“看客”了。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学生代表讨论,最终形成以下措施:让学生分组轮流布置教室,方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室内外的瓷砖上开辟每个人的展览区。

不久,又有学生反映,为什么校园里的字画都“高高在上”呢?我们进行细致地调查并分析,得知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挂字画一般是教师,自然是按成人的视线决定字画的高度;二是怕学生损坏字画。然而,悬挂的字画究竟是仅仅为了美化成人的环境,还是为了赋予儿童以教育意义呢?于是,我们随即依据学生的最佳视觉范围降低了橱窗和墙上原来张贴的字画的高度。

为儿童的成长行方便,是一种道德实践,这需要具有高超的解读儿童的能力,更要有及时满足儿童合理需求的能力。学校、教师一旦能这样做,师生关系就会改变,就会令学生喜欢,就会令家长满意,就会有更多的孩子选择我们的学校读书。

教师的“鸣声”也是我们敏于行的重要根源。

关于教师的评价是老师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有教师提出,谁都不可能一直处于“战斗状态”(青壮年时期),每学期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却不能被评优。确实学校也应该关注教职工在性别、年龄、生活背景、业务水平、发展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措施,建立多维交叉的激励体系,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岗位的教师的合理需求,从而使以人为本的受益群体达到最大化。

为此,我们学校可将评价方案内容的选择权、奖惩规则的确定权还给全体教师,由教师代表负责收集整理全体教师的建议,然后通过年级组或教研组会议、行政会,教代会等形式反复讨论、研究、通过,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实施的评价方案既考虑到了面向每个教师,又考虑到了不同岗位工作的质与量的具体需求与差异,避免了出现“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现象的发生。而制度的执行更是需要透明度高,并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应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我们努力淡化管理的成分,追求管理就是服务的境界,那么我们所谓的管理就必须满足受欢迎、迅捷、高效的要求。受欢迎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倾听师生的“鸣声”,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最为重要的是让每位师生都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受到尊重;迅捷意味着快呈现、快反馈,快速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高效意味着我们要尽量选择服务的最佳路径,开展能获取最佳效益的教育教学活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