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叫王吉娣,茅山老区新四军的队伍里,人们都亲昵地称呼她为“小红妈”。
他就像屹立茅山东麓的一颗劲松。我常常为有这样一位奶奶而感到快慰和骄傲。
烽火岁月
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茅山地区后,奶奶的家位于建昌圩的独水墩上,以其特独的河网优势很快成为新四军坚持苏南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被称之为“小莫斯科”、“红色摇蓝”。
1938年8月,新四军茅山抗日先遣队在邱东平的带领下进驻奶奶家。刚开始奶奶还有些防备心理,这些人在奶奶家一住就是十多天,总是白天出去,晚上回来,好像是有做不完的事似的。奶奶心里猜想:“这些人整天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不吃好的,成天辛辛苦苦,是干啥的呢?”
、“听村上的人说陈司令带了新四军到茅山来了,莫非就是他们?”有一天胡子拉碴的邱东平亲切地对奶奶说:“小红妈啊,我看你们都是穷苦人,为人忠厚老实,实话告诉你们吧,我们是来打鬼子的,是领导穷人抗日救国的、闹革命的。”听说打鬼子,奶奶高兴极了,前几天鬼子还到盘石庄村烧杀抢掠,杀害村民呢。如今能有这么一支“菩萨兵”来打鬼子,救苦救难就百姓,那可是天大的好事。从此,新四军一批批的官兵来到奶奶家,有的住十天半月,有的住一年半载,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爷爷和奶奶为自己能为打日本鬼子而做一些事感到高兴的不得了,他俩一有时间就捕鱼、捉虾、煮茶、做饭改善战士们的伙食,还帮着洗衣、站岗、带路、掩护和送情报忙得手脚不停,半夜三更还要划菱盆接送战士们进出天荒湖,尽管这样忙,可奶奶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我们的人越多,说明革命的力量越大啊!”各地来的同志还给他们捎来了打胜仗的消息,他们每天都像过年过节办喜事一样高兴,感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1941年新四军领导吴仲超同志有一架收音机放在奶奶家,奶奶将它藏在床底下,后来村里出了一个叛徒,一心想要领赏,便带着九里镇的五、六十名鬼子和伪军,到奶奶家抄收音机。当时是数九寒天,漫天大雪,地上积雪有一尺多深。这一天只有爷爷一人在家,叛徒领着鬼子一进门劈口就叫爷爷交出新四军的收音机。爷爷说没有,他们用枪拐在家里乱砸,把桌面砸了一个大洞,爷爷仍然坚持说没有。鬼子和伪军在家中翻箱倒柜,收音机被他们搜了出来,爷爷看到他们要把收音机要拿走,冲上去争夺。奶奶说:爷爷个子很魁梧,四、五个鬼子和伪军也打不过他,推不倒他,后来鬼子用枪拐砸,才把爷爷打倒在雪地,收音机也被抢走了。爷爷的鞋子也被打掉了,就这样爷爷赤着脚被他们拖到丹阳九里的鬼子据点。临走时还一把火烧了爷爷家的房子。爷爷被带到九里鬼子据点,鬼子对他进行审讯,灌辣椒水、做老虎凳、用烙铁烧红了烫,把衣服脱掉吊打,要爷爷交出交通站的接头人,交出茅东县委和茅山地委的联络点。爷爷宁死不屈始终回答:不知道。鬼子恼羞成怒,将爷爷绑在柱子上冻了两天两夜,后经组织上积极营救,奶奶花了数十担稻钱,才将其保释出来。由于鬼子的折磨,爷爷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回家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然而,奶奶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悲怨,毅然每天将一一位新四军战士接回家中、送出湖去。因为,在她心中有一个朴实的追求:早日赶走日本鬼子,让穷苦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个坚强的信念:新四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是为我们老百姓打鬼子的,一定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和损失。”
红色传承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但在我幼年记忆里还寻思得出奶奶叫我长大后去当兵的事。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奶奶一有时间就把我叫到身边,跟我讲爷爷和新四军战士一起抗战的故事。讲的次数多了,在我的记忆里便刻下了很多抗战故事。也记下了很多故事中的人物。他们有陈毅、江渭清、章蕴、曾山、吴仲超、陈丕显、谭振林、周峰、樊玉琳……
奶奶说:“他们是新四军,都是带领穷人打鬼子的英雄”。每当奶奶讲完一个故事,他总要捧着我的脸蛋严肃地说:“你要像他们那样,长大后要去当兵。”而我呢,每每听到奶奶这句话,总是高兴的跳跃起来,有时甚至拍着手窜出门去,嘴里还大声嚷嚷道:“奶奶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当解放军啰!长大了……”。那时我学会了用竹筒做望远镜,用小锯条和小刀雕刻木头小手枪,每天都和小伙伴们演绎打鬼子的游戏,玩得不不亦乐乎。
1976年的12月,寒风凌厉,大雪飘飘。这一天奶奶躺在金坛县人民医院的病榻上,她也许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撑起身子叫爸爸把我从乡下的学校里接到了她的病床前,当我满眼含泪地看着奶奶,看着她那爬满褶皱近乎干枯的脸庞,我意识到从此奶奶可能再也不能给我讲故事了。过了许久,奶奶缓过一口气,蠕动她那干瘪嘴唇颤颤巍巍地对我说:“留荣,还记得你的名是谁给你起的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奶奶起的啊”。奶奶听了我的回答,脸上的皱纹松弛了许多,似乎想对我笑笑,可病痛的折磨让她又没有能够笑出来。
须臾,奶奶又有气无力对我说:“你还记得奶奶经常跟你说的那句话吗?”我说:“奶奶,我记得呢,长大后,去当兵。”奶奶微笑地点了点头又说了一句:“还要记住,不要忘了茅山,要做一个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那时的我,着实想像不出奶奶为什么要我长大后去当兵,而我自己却在朦胧的意识中渴望着自己快快长大,长大后好实现奶奶的遗愿。
赓续前行
时隔数载, 1983年的9月,高中毕业的我正在农田里干活,另村儿时的小伙伴李罗二急匆匆地赶到了我干活的田头,对我说:“留荣,今年征兵开始报名了,我们赶紧地一起去报名吧!”我一听是征兵开始了,连忙把手中的活一放说道:“好的,现在就去。”
于是我们一路小跑到大队部报了名,几天以后,我们俩都顺利通过了公社的初选,10月初在金坛县二招经过内科、外科、五官科、血液和X光等检查,我全部合格;而我的小伙伴李罗二却在眼科因色弱而遭淘汰,心中地直为他感到是十分遗憾和惋惜。
10月25日我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应征入伍通知书》,捧着《应征入伍通知书》,欣喜若狂,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母亲看到我高兴劲儿,不知道说啥,只是偷偷地抹着眼泪,从她的泪眼中,我看到了牵挂,读懂了“儿行千里母担忧”
11月2日是我要出发的日子,我没让妈妈送我,父亲和堂哥带着俩侄女一直将我送到金坛县二招。在县二招新兵集合地,换上了没有领章帽徽的军绿色军装,并与父亲、堂哥及俩侄女在二招大院内合影留念,这也是我与父亲的唯一合影,合影之后父亲与堂哥便与我告别,他们要赶车返回家中(八十年代农村到县城的车次很少)。晚上,躺在招待所的床上,眼睛盯着放在床头柜上的新军装,思绪万千,一闭上眼睛想到了奶奶,想起了她讲过的故事,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嘟,嘟,嘟……”清脆的哨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新的一天开始了,早饭后,我们踏上开往部队的专车。
军旅生涯,平凡如故。从军十三年,虽没有投进血与火的疆场,却也在平凡的工作领悟到了奶奶要我当兵的真正含义。在部队这几年多次上级的嘉奖,还被评为“四有”军人,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仍然兢兢业业,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还荣立三等功一次。回想奶奶为我起名叫留荣,不正是要我发扬先烈们的光荣传统,赓续前进吗?
现在,我可以向九泉下的奶奶说一句:“奶奶,安息吧!作为您的孙子,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